骗贷案件多发 高压监管让“李鬼”现原形

2023-08-10 00:52:22 来源:互联网

导读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,监管部门不断敲响合规经营的警钟。记者了解到,监管部门近日调查了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案件情况,并通报了一些值得关...

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,监管部门不断敲响合规经营的警钟。

记者了解到,监管部门近日调查了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案件情况,并通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风险与问题。据调查,信贷领域是诈骗案件的高发区,其中“借冒名”、虚假抵质押这两类问题较为突出。


【资料图】

“借冒名”加速现原形

今年以来,银行信贷领域爆发多起诈骗案件,其中“借冒名”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案件频发,给银行机构带来了风险。

所谓“借冒名”贷款,是借用或者冒用他人的信息资料,以他人名义向银行贷款。值得注意的是,“冒名”贷款行为以套取银行信贷资金为目的,多数不会正常还款,造成了银行的信贷资金的损失。

今年以来,作为“借冒名”案件高发机构,多地农商行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。据记者了解,某地农商行一年多接到“被贷款”投诉超百起,“被贷款”“被信用不良”给被冒名者带来极大困扰和名誉损失,这些“被贷款者”后续需要花大量时间、经过多重程序才可能清除不良信用记录。

对于这种破坏正常金融秩序的行为,监管部门今年以来加强打击,以加速让潜藏的案件不断现原形。

据了解,今年以来广东、山东等地区开展的清收不良贷款、打击恶意逃废债行动,加速风险出清,使“借冒名”贷款案件加速暴露,防范案件风险进一步恶化,净化了信用环境,保障了信贷资金安全。

虚假贸易融资再成焦点

在骗贷案件方面,以虚假抵质押进行骗贷的案件也屡屡发生。此类案件的主要特点为,通过编造贷款申请材料、提供虚假保证金质押等方式骗取贷款,或是企业伪造材料私自解除质押,造成押品悬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应收账款诈骗案在近期受到市场极大关注。7月份曝光的诺亚财富“踩雷”承兴国际应收账款案件,因为涉案金额大、多家资管机构被卷入其间,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。而这一贸易融资案件的暴露,将对“贸易背景真实性”的拷问,再次推至风口浪尖。

实际上,在银保监会公布的行政处罚案例中,银行金融机构因忽视“贸易背景真实性”这一环节,而被监管重罚的案例不在少数。一份监管调查显示,今年上半年有二十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遭遇应收账款融资诈骗案件,涉案金额约90亿元。

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,这类案件一般会呈现“一条龙”、连续作案的特点。一方面,诈骗方虚构应收账款债权,并通过私刻债务印章,伪造应收账款债权确认书、债权转让通知书等,派人冒充债务人工作人员,在贷前调查中蒙混过关;另一方面,诈骗方在一家机构实施成功后,相继在其他机构复制实施。

就在今年7月份,银保监会下发《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》,从业务模式、风控等方面,对银行、保险等机构从事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业务标准。文件强调,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时,应对交易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行尽职审核与专业判断;坚持交易背景真实,严防虚假交易、虚构融资、非法获利现象;坚持交易信息可得,确保直接获取第一手的原始交易信息和数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