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天新视野】甘肃天祝县:扮靓乡村“颜值”,以整治人居环境推动基层治理

2023-05-18 18:53:31 来源:民主与法制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民主与法制网讯(记者马震坤 □王建庆 俞天炜)“浩恩普惠民心向党,志存高远山居亦城”“连绵翠山溢秀色,东来朗月映乾坤”,这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牧民王浩志、郑连东家大门两侧的楹联,是对该县改善乡村面貌,扮靓乡村“颜值”,打造“自治强基”社会治理的做法的赞誉。

村民自治塑造共建共享新格局

天祝县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,切实发挥自治强基作用,建立“支委、村委、监委三委治村,道德评议会、村民议事会等六会理事,实现村组两级自治”的“362”自治体系,以此推动村民自治“大治理”,塑造共建、共享新格局。推广“一碗烩菜办丧事”“烟不过十块、酒不过六十、礼不超两百”简办喜事等接地气的“小村规”。抓喜秀龙镇炭窑沟村村民岩茂怀告诉记者:“现在不仅农村的村容村貌在变,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变。以前的丧事都是大操大办,花费很大,现在吃一碗烩菜,事就办了。”

同时,天祝县做实“网格化+十户联防”服务管理,在全县划分1243个网格,选聘2569名网格员,通过“亲情调解”“多元化解”“板凳工作法”等鲜活经验做法,调处化解婚姻家庭纠纷、土地草原矛盾等,做到“人在格中走,事在格中结”彻底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
平安社区创建让居民安享其居

天祝县建立“网格化管理、社会化服务、信息化运行”的社区综治中心服务管理体系,推动建强党组织、织密两张网、促进四治同融、做优五全服务的“1245”城市社区治理模式,搭建起社区治理“连心桥”。在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,把群众中“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弘扬孝道、尊老爱幼、扶残助残、和谐敦睦”等内容纳入居民公约,签订《平安细胞工程创建承诺书》,营造“我参与、我承诺、我执行”的浓厚氛围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企业、校园、小区、楼院、家庭“五进”活动,推动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、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、共建共享,深入实施平安社区创建,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,有效提升群众的归属感、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。

协商民主驱动基层群众自治

天祝县着力打造协商民主特色品牌,搭建“民情观察员、党员服务小分队、协商议事会”三级协商主体。按照“征集议题、确定议题、议前调研、事前介入、组织协商、公开结果、组织实施”七步议事法,把民生实事、物业管理、环境卫生、公共安全等公共事务纳入协商范围,一大批群众高度关注的事项,通过帐篷会、现场议、集中议等协商方式解决,形成有事好商量、遇事多商量、做事要商量、事事可商量的浓厚氛围。

如今,“天涯若比邻、服务零距离”远程视频服务模式以及“亮灯管理”“板凳工作法”“马背上普法”“您码上说、我马上办”等一批接地气、可操作、可复制、可借鉴的基层社会治理鲜活经验已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,为平安天祝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推荐内容